UL2809再生料含量认证对塑料生产企业追溯体系要求
再生塑料在能量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上都远小于原生塑料。以PET为例,在一般情况下与生产原生PET相比,再生PET可减少58.8%的碳排放。随着技术进步,这一数据也能提高到减少79%的碳排放。
这意味着,每回收利用1吨废PET塑料,就相当于减少了近0.8吨的碳排放。对于追求绿色低碳发展的企业而言,积极参与废塑料再生利用,不仅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,更是实现自身减碳目标的有效途径
UL2809作为国际公认的再生料含量认证标准,通过科学的验证方法与严谨的流程,为塑料产品的再生料含量真实性提供权威背书,不仅帮助企业满足市场环保需求,更能增强消费者信任。然而,塑料产品在申请UL2809认证过程中,需围绕再生料全生命周期管理把控关键细节,避免因流程疏漏或管控不足导致认证失败。
塑料产品企业需重点搭建两类追溯机制:
供应链溯源档案:要求再生料供应商提供“批次级追溯文件”,包括但不限于:
回收环节:废料回收商的资质证明、回收地点/时间记录、废料分类清单;
加工环节:再生料造粒厂的生产记录(如熔融温度、清洗工艺参数)、批次检测报告(如重金属含量、VOCs释放量);
交付环节:每批次再生料的送货单需标注“再生料类别+批次编号+对应回收记录编号”,确保与上游文件一一对应。
企业内部溯源管理:在再生料入库、存储、投料环节建立台账,明确“批次号-生产工单-成品编号”的关联关系。
需特别注意:若再生料经过多次转手(如回收商→中间商→造粒厂→企业),需补充每一级转手的交易凭证与责任主体信息,避免因“断链”导致追溯证据无效。
UL2809再生料含量认证不仅是塑料产品的“环保名片”,更是企业应对全球环保法规(如欧盟ESG指令、美国加州TPCH法案)的重要工具。塑料企业需从“源头溯源、过程管控、检测合规、持续维护”四个维度入手,将UL2809的要求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,既确保顺利通过认证,也为企业在绿色转型中抢占市场先机奠定基础。未来,随着再生塑料技术的升级,UL2809认证的要求或进一步细化,企业需持续关注标准更新,及时调整合规策略,实现环保与效益的双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