塑料行业申请UL2809再生料含量回收追溯规范要求
塑料产业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分支,其加工环节(涵盖原料熔融、成型、改性等工序)因高能耗、高化石原料依赖,成为碳排放重点领域。据行业数据显示,全球塑料加工环节年碳排放超1.2亿吨,随着“双碳”目标推进与环保要求升级,推动塑料产品可持续加工碳减排,已成为行业实现绿色转型的必答题。
UL2809再生材料含量验证的产品几乎适用于所有产品类型,如电子电器(手机、电脑)、包装(塑料瓶、纸制品)、纺织业(再生聚酯纤维服装)、建材(再生金属或玻璃制品)等等接受UL2809再生材料含量验证的品牌包括但不仅限于:苹果、谷歌、联想、惠普、亚马逊、三星、戴尔、联想等等.
UL2809再生材料含量验证的类型
◆消费前再生料含量(PIR):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未使用的废料,如边角料或不合格品,这类废料被回收并重新用于制造新产品,可减少原材料的需求
◆消费后再生料含量(PCR):指已经被消费者使用过的废弃材料,如废弃瓶子或包装材料,这些材料被回收并重新加工形成新的产品,有助于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的需求
◆闭环回收再生料含量(ClosedLoop):指特定产品在使用后被回收并重新制成相同类型的新产品,形成封闭的循环系统,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
◆再生料总含量(RC):指产品中所有类型再生料的总和,包括消费前和消费后再生料,提供了关于产品整体环保性能的全面视角
◆海洋塑料含量(OP)/趋海塑料含量(OBP):进入海洋的塑料材料废弃物/在距离海岸线50公里范围内发现的塑料废物,且在场地半径100公里范围内没有市政或替代塑料转移路径.
产品上印有UL2809再生料含量验证标志,有助于制造商向消费者、品牌所有者和专业采购团队证明其产品含有趋海再生塑料,有助于回收在水体中丢弃的塑料。
为推动减排措施落地,需构建“标准引领+监督考核+政策激励”体系:制定统一的塑料加工碳减排标准(明确核算方法、减排目标),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碳核查;对减排达标企业给予绿色信贷、税收减免,对未达标企业限期整改;同时加强行业培训,提升中小企业减排技术能力。
塑料产品可持续加工碳减排的推进,不仅能降低行业碳排放强度(预计到2030年可实现加工环节碳减排30%以上),还能减少对化石资源依赖、提升产品绿色附加值,助力我国塑料产业突破“碳壁垒”,在全球绿色供应链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。
未来,随着低碳技术(如生物降解塑料加工、智能能耗管控系统)的迭代,塑料加工碳减排将向“全链条零碳”迈进,推动行业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。